![]() |
网站首页 作协动态 文坛广角 作家风采 文学评论 作家在线 诗歌家园 散文天地 小说园地 校园作家 文坛撷英 报告纪实 长篇连载 历史文化 |
![]() |
![]() |
您现在的位置: 连云港作家网 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办 > 历史文化 > 正文 |
|
|||||
刘守迎:走近朱路 | |||||
作者:刘守迎 历史文化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:3808 更新时间:2013/8/1 ![]() |
|||||
走近朱路 刘 守 迎 朱路(1856—1929),字任庵,东海县平明镇平明村人。朱路的父亲朱儒系清朝秀才,育有朱路、朱英两子,朱路10岁随父到同宗撂车沟朱德先家蒙馆读书。读书刻苦,聪明过人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乙丑科三甲 105名进士,比海州沈云霈及第进士早三年,次年授内阁中书,历任邮传部主政,后任太子少傅,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启蒙老师,曾是清政府出任高丽的大使,中日甲午战争前后,曾两次出使日本。 朱路为人刚直,目睹朝廷腐败,于清末毅然辞官回乡,宁当清白老百姓,归隐民间。民国初,撤海州建东海县,继将东海县东境权置灌云县。朱路目睹东海丢掉海岸与大片沃土,渔盐之利一无所有,于是挺身而出,上书省督,力陈分县之不公。50个镇中划出板浦、大伊、湖坊、东路、西路、莞北、莞渎、莞南、新安、张店,铁牛11个镇建立新县。因南有灌河,北有云台山,各取首字,因名灌云。县治初设板浦镇。东海析置灌云不久,全县人民认为划乡不公,使东海独受弊害,公推朱路、李培贤等为代表至省交涉,表达民意。并刊印《东海人民呼吁书》一份,包括海州地图,呼吁缘起,东海人民对于灌云县之分设通知书,东西路镇代表上江苏都督禀、蒋委员长暨东海袁民政长会呈稿、都督指分灌云县训令、七月十三日都督电文等8份文件。在缘起中,赴省代表以十大理由吁请省都督重新派员勘查。虽经数月奔波,也未能挽回成命。最后省政府以将临洪口划属东海县而结束这一段析置公案。这也反映了朱路为官不忘家乡。 朱路一生著书立说,成就非凡,尤其在散文和诗歌方面成就突出,由于各种原因流传下来的作品少之又少。其中《东游内录》影响较大,据说《东游内录》的孤本保存在日本长崎的图书馆内,由于二战时美国用原子弹轰炸长崎,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尽毁于战火,令人痛心。朱路著部《东游内录》一书,其中有游徐福墓诗一首: 朱路,曾拒绝袁世凯的邀请参加其称帝政治组阁,在这一点上政见和同乡沈云霈产生了较大的分歧,民国建立后,沈云霈曾代表江苏省当选国会议员,曾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,充任“全国请愿会”会长,在天津通电全国拥戴袁世凯称帝,而朱路宁愿做一介平民,坚决反对帝制,决不被袁所利用,多次拒绝袁世凯的邀请。这反应了晚年的朱路有着较为成熟的政治远见,同时这也是朱路和沈云霈晚年感情疏远的主要因素之一。 朱家和连云港一代名医刘一麟也有渊源,朱路的孙子朱方奎(朱兴波之父,现年73岁,朱兴波现任本市赣榆县组织部长)的母亲刘氏系刘一麟的堂妹,刘家也是大户人家,这也反映了当时门当户对的婚姻观。 朱路曾是清末武状元卞庚的老师,卞庚(1850—1906),字虞卿,乳名卞三,灌云县东辛乡中正街人,有祖产,家道小康。他于清末中武状元后,被留在紫金城看守神武门,几年后方得以外放,任两广参将,镇守虎门。有关资料记载卞庚在及第武状元前曾拜朱路为师学习国学,他还特地千里迢迢赴江西波阳县,拜光绪二十年甲午科武状元张鸿翥为师修练武学。 朱路在朝廷做官为人十分低调,从不张扬,从京城回乡省亲离村庄5里必下官轿,步行回村,一身为官清正廉明,为家乡的平民百姓经常仗义执言。传说东海房山有个姓陆的山霸,长期霸占着房山,当地石匠不能上山采石,生活没有着落。石匠们一起找到朱路,要朱路为他们做主。朱路帮他们写好状子和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县衙。朱路问县太爷:农民可不可以种地?渔民可不可以捕鱼?商人可不可以买卖?县太爷回答:当然可以。朱路又问:那么石匠可不可以进山采石?县太爷答道:也当然可以。这时朱路才把房山陆姓山霸长期鱼肉百姓的事情说了一遍,县太爷当时就差人把陆姓山霸抓来重打五十大板,令其解除山规,再也不许欺压百姓。从此,当地的石匠安居乐业。这个故事在当地一直被传为美谈。朱路在东海平明镇(当时称东海县平岭)去世,当房山的石匠闻知朱路在家乡去世,就用房山的石头做了贡台和香案等物放在朱路的墓前以便凭吊清官,朱路墓前的香案在“文革”中被红卫兵毁坏,贡台至今还完好的保存在墓前。 朱路,是东海的名仕,也是清末的清官。至今,在当地还传颂着有关“朱大老爷”的故事。 |
|||||
历史文化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||||
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】 |
最新热点 | 最新推荐 | 相关文章 | ||
杨光玉:镜花水月盐结缘—板… 陈士军:东海水晶文化的历史… 郝海夫:行走在南城古街 陈 武:上海“葺芷缭衡室”… 姜 威:与名家的亲密接触(… 郭战平:林廷玉和海州八景 诸葛绪德:连云老街也有我的… 张文宝:清澈流水 |